岩带(区)是岩省之下的次一级划分单元,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,但我们仍以岩性组合并结合构造单元来划分.随着岩浆活动时代不同可有不同的划分 方案.燕山期的花岗岩可分为下列12个岩带:东北岩省(1)大、小兴安岭,(2)黑龙江东部(包括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等); 华北岩省(3)吉南一辽东,(4)燕辽,(5)阴山,(6)晋鲁冀,(7)胶东一苏北, (8)秦岭‘大别,(9)长江中下游(包括鄂东); 华南岩省(10)扬子地台区,(11)华南褶皱区,(12)台湾褶皱带(区). 各带(区)之下还可细分若干亚带(区)。 二、岩体成因类型的时空分布规律 (一)前寒武纪岩体的成囚类型及分布概况
表9月列出了中国东部39个前寒武纪花岗岩黄金麻体或闪长岩体的名称、地理位置、成因类型、同位素年龄等资料.它们的分布面积为:东北岩省I个岩 体,面积约3 000k m 2,华北岩省25 个岩体共计面积约3 119km2,其中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体的面积为826km2(占26.4% ),华南岩省13个岩体共计面积约14963km2,其中闪长岩、石英闪长‘岩占5.7% (面积855 km').表明华南岩省前寒武纪中酸性侵入体的酸度比华北岩省的大。需要说明的是,表9-1 中的岩体绝大部分有同位素年龄资料为依据,而华北岩省古老地块区出露的一些岩体并未完全列入该表。这或是因为无年龄资料,或是遭受多次变质,已作为变质地 层来处理,这是该表统计的面积中,华南比华北多的主要原因.在第二章表1=1中所统计的面积包括一部分( 未列入表9=1的岩体,故实际的岩体分布面积比表9-1的要多。
中国东部前寒武纪侵入体的成因类型,以M型和I'型占优势。只有东北的楚山以及沿江南古陆分布的一些岩体(如许村、休宁、九岭等)属S型。陕南、川 北的汉南一中坝岩体,湖北黄陵和广西摩天岭等岩体则具有S和I,型过渡性特征。以地区而论.华南岩省的S型和S I' 型岩体所占的面积较大(占该区前寒武纪岩体面积的43 % )。而华北岩省则以I’型和M型占绝对优势,虽然有一些岩体,如都山、关帝山等花岗岩黄金麻体属S I'型,但其主要特征仍接近 I矛型.
前寒武纪花岗岩黄金麻体的分布,与大地构造性质有密切的关系,如图9-1所示,凡同位素年龄值大的岩体总是分布于陆壳固结较早的区域.而上、下扬子地台固结较晚(6-10亿年),该区分布的前寒武纪侵入体,其同位素年龄值介于了一10亿年之间.
有关岩体的平均化学成分和主要参数列于表9-2,稀土元素含量列于表9-3.由表9-2的资料可知:前寒武纪花岗岩黄金麻化学成分上最显著的特点是 Na,A1,Ca相对较高,K较低.例如K/ Na+K比值多数岩体小于。.46,仅石秤、关帝山、元宝山、三防等四个岩体大于0.50. AI/ CNK比值多数大于1.02.即多数岩体属铝过饱和系列,仅小部分岩体属正常系列(AI/CNK 1).侧ACF比值多数大于15,仅沿江南古陆分布的一些岩体如休宁、许村、元宝山。三防等岩体较低(C/ACF=5.8--1o.9 ).这一情况可能表明:江南古陆的陆壳基底以变沉积岩占优势,它有别于华北地台和上扬子地台的陆壳基底,因而该区的花岗岩黄金麻以S型占绝对优势。